【文理实践】不忘初心,满载而归——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院积极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深入贯彻落实我校2018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活动要求,组建了一支以“探寻者”为名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7月9日至13日,我院社会实践团队赴恭城瑶族自治县成功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访新合村、门等村、矮寨村和红岩村等地,通过挖掘、采访、学习交流等诸多方式探寻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调研本地扶贫户的情况,学习交流了瑶族传统文化及古民居保护现状。
截止今日,共有中国新闻网、东方头条、凤凰网、中青网、新浪网、搜狐网、大众网、云南国学网等20余家媒体网站报道了我院“探寻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文化发展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探寻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新合村探寻瑶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拜访本地著名瑶绣能手赵明玉。在赵明玉老人家中,实践团成员观赏了老人珍藏多年的嫁衣,并通过试穿老人的嫁衣,切身感受到了瑶绣的独特魅力。在对赵明玉老人的访谈中,实践团了解到了瑶绣的学习与传承现状,薄薄的嫁衣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体现出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赵元强,当地新合瑶族服饰传统制作技艺的继承人。实践团在对其的采访中,观赏了赵元强夫妇精心改良的一系列更加符合当代瑶族人民生活与生产需求的新合瑶族服饰,繁复的图案,艳丽的色彩,一针一线都展现出瑶族的历史、家族、信仰、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形迹。据实践团了解,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瑶绣的传承,开设了专门的瑶绣学习班,组织新生代瑶族人学习并继承瑶绣这一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进一步了解恭城瑶族自治县油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探寻恭城油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来到恭城瑶族自治县油茶协会进行学习参观,并与协会负责人韦主任就油茶的发展现状开展学习交流会。会上,韦主任就油茶的起源、制作过程和制作材料、油茶的保健作用等方面一一进行详细讲述,并亲自展示油茶的打制方法,实践团成员详细在深入了解油茶的前世今生的同时,也启迪了新思想,要学习恭城瑶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和快捷的宣传手段加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调研本地扶贫户—助推精准扶贫
7月10日,“探寻者”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访恭城县西岭镇莫屯、莫家坪屯,了解了当地的精准扶贫落实情况并为贫困户送去属于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温暖。在对莫屯贫困户罗先生的访谈中,实践团了解到恭城县委专门设立对接人员实行对接帮扶脱贫,结合其情况制定针对性对策帮扶,罗先生从去年开始陆续获得由政府赠送的7对价值共两千余元的竹鼠,鼓励贫困户依靠养殖竹鼠实现脱贫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政府的合理做法,启迪了全国进行精准扶贫工作的新思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实践团义投身于扶贫的工作中。精准扶贫,文理在路上,扶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只有全民族都积极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中,才能完成十九大制定的“到2020年全面消灭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三、探寻社会主义新农村—助推文化传承
我院“探寻者”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门等村进行调研考察,探寻到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切身感受到国家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开德,门等村村支部书记,是当地带领全体村民打造幸福宜居生态村的“赤脚书记”。实践团在与苏书记的亲切交谈中了解到在传统民宅保护问题中,苏书记致力于保留古香古色的九甲风格建筑。据了解,九甲风格建筑突显了“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的瑶族特色建筑风格,门等村所在的萍江流域范围古称“九甲”,村民约定俗成形成了“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的本土房屋建筑特色,形成了鲜明的“九甲”特色。在村中,新屋与旧房风貌协调,不仅延续了传统的房屋建筑工艺,保留了民族特色风格,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传承。
在对“全国十大魅力乡村”红岩村的参观学习中,实践团观察到红岩村作为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村,尤其注重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村口搭建的瑶赛风雨桥凝结了瑶寨人民的生活智慧。红岩村作为恭城当地特色旅游村的名片之一,完整地保留了风雨桥,使之成为当地旅游观光的一条靓丽风景线,折射出红岩村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
四、走访历史文化名胜—助推文化保护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探寻者”暑期社会实践团参观了当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文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以及恭城瑶族博物馆。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学习,实践团全体成员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从文化名胜中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文武庙的参观与学习中,实践团了解到了儒家思想蕴含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与桂剧这一地方特色剧种碰撞,对我国戏剧发展的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周渭祠和湖南会馆的参观中,实践团学习了古代廉政思想,两处名胜的古建筑将建筑力学、环境保护学、美学和建筑文化学有机的融合,被古代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深涵义所折服。
系列参观学习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实践团在恭城瑶族博物馆的参观、学习。通过对博物馆内“瑶家故事”、“多彩恭城”、“灿烂恭城”三大主题场馆的认真参观和仔细听讲,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瑶族独特的历史、瑶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增进了队员们对瑶族文化风俗、民族建筑和民族文化等特色的了解和认识,潜移默化也使团队成员加强了民族团结思想的教育,对进一步深化“弘扬民族传统,传承文化精髓”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院“探寻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走访看望贫困群众;参观当地文化古迹,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访社会主义新农村,切身感受农村建设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实践团全体成员与当地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队员们借助社会实践增长才干,展示自我,利用社会实践调研、思考、探索,积极了解基层群众的情况,探究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出路,达到了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的目的。至此,我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多家权威媒体对我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