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专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师德师风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立德。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道德原则、道德理想,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宝贵资源。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继而推动立德树人事业不断前进。
在师道传承、师德培育、师风塑造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倡导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也要求教师具备经明行修的综合素养,其中对师德师风的要求和推崇尤甚。从“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的观点,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的感叹,再到“师者,人之模范也”的定义,及至“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术,正道为渐摩之益”的主张,都充分彰显了师德师风培塑的重要。孔子、朱熹、王阳明、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中国历代著名教育家,无一不是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的学识博洽、自律严谨之士,对师德师风涵养培树都有独到见解,认为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其知识结构、思想道德、情感意志等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发展方向;只有具备优良道德品质,才能让他人信服、成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才有资格教育他人。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都凸显了这个意思。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有深刻论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这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面向未来,要强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师风,努力培养更多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系统思维、理念融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教师师德涵育的源头活水。培育有道德的人,教育者首先需是有道德的人。良好的师德师风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以科学方式加以培育和打造。各级教育机构和单位应强化系统思维,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理念机制,丰富教育方法,持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中,不断发挥对教师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理念的推动作用。深挖细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如教育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治学品格,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奋斗精神,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的专业素养等,强化吸收转化,变为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潜心向学的强大动力。遵循教育、教师成长发展、师德师风建设等规律,构建教师广泛参与、多方位覆盖、多渠道发力的培育模式,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以“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育良好道德修养。
强化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汲取培塑师德师风的养料水分。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教师自我修养。做一个师德高尚、师风严谨的人,应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意识,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着力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坚定文化自信,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敬业态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好学境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灵魂、熏陶情感、滋养师德,更好积淀文化底气、培育儒雅静气、涵养浩然正气、激发探索勇气,提升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方法智慧,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尤其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等传统文化相关研习活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认知认同,懂得“教”、更懂得“育”,把“教”与“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在教育教学一线检验学习成果,持续用优良师德师风感染和影响学生。
强化源头培养、跟踪护航,将师德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及其职业生涯全过程。师范生的道德素养关系着未来所教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的质效。师德师风建设非一日之功,更非“局部工程”,应统筹推进,强化源头建设,将师范生作为重点培育群体,打出“提前量”,打好“地基”。广大师范院校应秉承中华文化精髓,兼容古今治学之道,肩负好人文教育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调整完善培养方案,用好用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文化教育元素,在未来教师心中埋下师德种子,培育好引领未来教育变革的“大先生”和“教育家”。探索情境体验、观摩学习等多样化实践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平台、手段,丰富教育资源,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打破教育时空限制,促进师范生师德的内化养成。注重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通过策划打造“传统文化+师德教育”长廊、强化尊师重教文化展陈等形式,营造良好教育环境,让优秀师德师风浸润学子心,培育更多合格的立身行道之才。
文章来源:大吉网-吉林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