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商院】脱贫攻坚系乡村,环境友好新时代
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我国贫困治理取得巨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标准和重点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9月1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脱贫攻坚新时代,环境友好新农村”暑期实践团队来到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凤山村进行村内相关扶贫工作与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现状调研考察。
打赢脱贫硬战,共创美好未来
实践团队队员走访了凤山村村委会,据村委干部徐主任介绍,凤山村有7个村民小组,人口13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8户,186人,村民主要靠种植棉花、水稻和外出务工收入维持生活,群众致富办法少,年轻村民在外务工人数居多。村内贫困户家庭致贫原因也主要是:伤残、疾病、家内无劳动力。针对这些贫困户家庭,村委会扶贫干部第一时间到家走访,掌握每户的现状和家庭经济条件,根据不同贫困户家庭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等精准扶贫政策的疑问进行了解答,认真记录和填写《扶贫手册》,并通过土地租赁、劳务输出、大户带动等方式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扶贫工作是严峻而艰辛的,扶贫干部是平凡而伟大的,我相信,不久之后,凤山村的脱贫攻坚战一定能迎来胜利的号角声!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村委会
慰问贫困家庭,走访温暖人心
9月2日下午,实践团队成员走访了凤山村七组的一户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产生活和身体状况,认真填写了入户访谈的内容。据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该户村民向银行申了无息贷款10万元,发展养羊产业,每次有分散种养技能培训会时,村委干部都会通知他去参会,这让他学到了不少养殖技能。通过几年的努力,该户村民的养羊产业已小有规模,一年收入可达5万多元。“感谢党和政府,要不是靠着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我都不知道我家的日子能过的这么好,我现在就等着我儿子给我娶个好媳妇回来了。”刘奶奶高兴的说道。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贫困户家庭
推进环境整治,建设宜居乡村
“错落有致的房屋,整洁干净的道路,田地里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让人感觉充满了生机。”这是实践团队成员对凤山村的第一印象。据实践队员了解,村委会按照城乡等值理念,遵循“资源整合、共享互补、分级分类、构筑网络、统筹兼顾、城乡一体”规划原则,着手凤山村住房建设和环境整治等问题,新建了农村公路,村内道路基本建成水泥路,并逐步完善优化村内公路客运网络,实现“队队通,村村通”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善了村内公路落后的状况,解决村民行路难、乘车难等问题,有效增强村内经济活力。除此之外,村内家家户户配备垃圾桶,保证村内垃圾不见天、不落地,垃圾收运采取“桶装车载”的方式,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村内也基本实现教育服务城乡平等、教育公平原则,针对村内学生到城镇学校上学的问题,村委会联系专车接送学生上下学,确保村内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图为村内主要通行路段
据实践成员走访了解:村委会不断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村内医务室,为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公共安全服务,定期广播宣传预防常见传染病小常识,推行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对因疾病致贫的家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图为村内新建医务室
经过了三天的走访调研,使实践团队成员亲自感受到了近年来农村发生的改变,感受到了建设新农村的速度,进一步了解了凤山村贫困户脱贫的情况,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团队成员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这样一个可以锻炼自己又可以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的机会是宝贵的,因此,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从2020年望向2021年,以全面小康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奋斗必须在路上,奋斗也一直会在路上。日子都在后头,只有以此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才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拍摄作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