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嫩叶草2024新地扯二一_嫩叶草一按进入免费视频_红桃tv入口3秒自动进入

【聚焦商院】桂林学子:文化聚力扶贫 青年助推发展

来源:商学院 作者: 编辑: 浏览: 735 发布时间:2020-09-09  打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红色开拓者”实践团队以“返家乡”为目标,围绕“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从家乡文化、家乡特色、家乡产业来探寻环江县的发展,助力家乡,为家乡的脱贫攻坚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图为毛南族“肥套”

 

民族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8月20日我们从环江毛南博物馆出发,从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开始探寻。回忆起走进博物馆大门的那一刻,我仿佛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毛南族的历史长河,还原的毛南建筑、精巧的毛南石雕、神秘的毛南风情,都在向我诉说着当时的一楼一阁,一砖一瓦,很多历史的景象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从那些展品中,我感到对那些从未谋面的事物感到新鲜与刺激,在参观过程中,为毛南族先辈的智慧而惊叹,我深刻体会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进入博物馆一楼的“专题展区”,它设有毛南族“肥套”、毛南族分龙节、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等专题。展品里,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艺琳琅满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民俗文化风采。最令我深刻的是毛南“肥套”文化,千奇百怪的傩面具,神秘多彩的歌舞祭祀活动,强烈的文化气息让我充满了对自然的新奇与渴望。
  再来到博物馆二楼的“普通陈列”,分别展示民族建筑、碑刻、匾额、石雕艺术、生产生活用具、饮食文化、纺织染工艺、民间礼俗、毛南山乡新貌等实物和图文内容。从这里我看到了今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变化。例如毛南族特有的石雕文化至今仍保留了下来,成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石雕艺术承载了毛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而言之,参观欣赏完毛南博物馆之后,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毛南族历史文化的灿烂与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毛南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衍生而出的各类型的民族文化产物是环江毛南族脱贫致富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地居民可以在特色文化的推动下衍生各种产业,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文化优势发展旅游业,吸引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

实地调研推进脱贫攻坚
  8月21日我们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来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地吴屯,就地吴屯这几年大发展变化及扶贫工作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上午我们来到村干部家里,向他了解地吴屯的相关情况。据了解得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已在2020年5月成功脱离了贫困县的行列,且近年来河池市全面落实“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政治责任。在对村干部的采访中我们得知,当地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民们看到哪家种什么得钱,养殖什么收入高就会跟着一起做。在没有专业技术额指导下,当地得村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积极努力的生产生活,进而成功自主脱贫。
  下午,我跟随实践团队来到了地吴屯新成立的种植合作社。在当地种植业的发展中,为解决产品销路的问题,当地村民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利用网络平台开设自己的淘宝店,进行相关产品的宣传。他们这种敢想敢做、团结一致的精神为当地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村民的种植地、养殖产房。地吴屯周围都是当地村民种植的柑橘地,一大片一大片翠绿的柑橘种植地让我看到了农村种植业逐渐专业化、规范化和商品化,而且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殖桑蚕,多方向的发展使当地农业产业产业已经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们的合照

  在结束了两天的实地走访实践后,对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化+产业是当地人民在发展道路上探索出的一条新道路,实践活动也有机会让我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贡献。这次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收获了,作为大学生的我,要了解民族、了解社会、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方针,积极深入基层,认真学习民族民族文化,全面发展自己,理论结合实际,投身到祖国到家乡的建设中去。

拍摄作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韦佳嘉

南宁校区:广西南宁市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道16号

桂林校区: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山街317号

党政办公室:0771-6031550(南宁)0773-8998055(桂林) 招生就业处:0771-6031555(南宁) 0773-8998009(桂林)
新源县| 图们市| 新和县| 乳源| 香河县| 永安市| 务川| 道孚县| 抚州市|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