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商院】桂林学子:脱贫攻坚路上的毛南风情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深入了解当前“脱贫攻坚”下“文化+产业”对现代产业的创新与推动作用,8月20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红色开拓者”暑期实践团前往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博物馆,对当地毛南族民俗风情文化进行现场调研学习活动。
在经历抗击疫情这一场人民战争,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引领一个民族面对风险和灾难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力量。所以实践团队成员从地方博物馆开始,去了解独特的毛南文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神奇魅力。
?图为毛南族博物馆外貌
神秘的毛南文化
根据博物馆相关文字介绍,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博物馆一楼为“专题展区”,设有毛南族“肥套”、毛南族分龙节、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铜鼓铸造技艺等五个专题。毛南族的“肥套”活动是一种通过结合歌、舞、乐、戏等的艺术形式来祭祀天地的活动。实践团队成员首次认识环江“肥套”文化,就被它的独特性和神秘感所吸引住。同时环江毛南族的特色傩面具,是“肥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傩面具分有多种神态,不同的神态也有不同的面部颜色,看起来十分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见雕刻师傅的手艺有多精湛,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十分得完美,也体现了毛南人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之心。
?图为毛南族“肥套”
精巧的毛南工艺
博物馆二楼为“普通陈列”,分别展示民族建筑、碑刻、匾额、石雕艺术、生产生活用具、饮食文化、纺织染工艺、民间礼俗、毛南山乡新貌等实物和图文内容。毛南族的能工巧匠很多,他们不仅善于木雕艺术,而且石雕的技艺也很高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毛南族人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练就了毛南人雕塑石头的手艺。在博物馆里实践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多年以前毛南人的石雕艺术品。在那个不发达的年代,毛南人没有什么精巧的工具,只用那简单的锉刀和锤子,一点一点的凿,刻出花式,制作出家庭用具和石雕艺术品。让我感受到了,每一个石雕都承载了毛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为毛南族生活石雕艺术
?图为环江毛南族特色女性服饰
毛南族服饰色彩鲜艳,多为大襟衫和对襟衫。服饰上和有特色的民族花纹,有些是绣上去的,有些是天然植物印上去的,过去家家户户都自己织布做衣,因为用的都是天然植物染料,这些服饰经过长时间后,保存到今天服饰上的色彩仍是亮丽的。在当时工具不发达的年代,毛南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制作出了如此精美的服饰,这样的手工技艺承载了毛南人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深刻的文化体验
地方博物馆是地方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的展示中心,是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政策最直观的地方。实践团队成员们在这感受到了浓浓的毛南风情,了解了毛南石雕背后的故事;知晓了当地的饮食文化;看懂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服饰……这些独特的民族特色在经过漫长的社会变化后仍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毛南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体现了毛南人民齐心协力,用自己的双手共同推进着民族的繁荣。
经过本次到毛南族博物馆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对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认识到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应积极传承我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信。团队成员们观赏了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艺术品,经过研究,分析相关数据认为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衍生而出的各类型的民族文化产物是环江毛南族脱贫致富的主要发展方向,当地居民可以在特色文化的推动下衍生各种产业,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的文化优势发展旅游业,吸引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打好“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稳步走进全面小康社会。
拍摄作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韦佳嘉 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