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先进典型】在高校教育苗圃里辛勤耕耘的园丁——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师曾达
在高校讲台上辛勤耕耘,默默守护着学生,以爱唤醒爱,以智触发智,给每一个学生以尊严,给学生的挑战以解决……他们用点滴平凡的故事,书写着高校教师的“不平凡”。
—— 题记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理工学院,师生们提起曾达老师都会赞不绝口。
曾达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现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教研室主任。五载从教路,一腔教育情,曾达凭着共产党员的赤诚,挚爱着高校教育事业,倾注一腔慈父般的亲情,用爱滋养着每一个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先后获得南理理工学院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等殊荣。
这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见证了他春夏秋冬的辛勤耕耘,也为他在高校教育领域赢得了远比金杯、银杯更珍贵的口碑。
爱是最好的教育
在2018年10月,曾达初次接触到高校教育,面对这群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大学新生,他满怀教育热忱:“虽然和他们说话,他们还未完全理解;和他们交流思想,他们有时跟不上。但我相信,只要我有耐心、有爱心,我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的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帮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曾达说,自己就像一条逆流而上的小鱼,虽然刚刚走上教育的新领域,一切都充满了挑战,但他选择勇往直前。尽管任务艰巨,他仍满怀对教学的热忱,坚信自己能够逐渐适应并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那段时间,由于过度透支身体,他的嘴角起泡、溃烂了整整一个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曾达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大学新生刚刚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他们面对的挑战有多么严峻,他们都应享被尊重和重视的权利。
曾达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由于他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本科学校,学生的食宿全部在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很多大学生在之前的教育经历中从未有过住宿经历,每当新生入学时,他就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家长”的职责,用爱心浇灌着还未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生的成长。
2019年10月的一天,曾达正在值班,学生小邱突发疾病,他第一时间赶到学生宿舍,得知学生已经腹部疼痛超过十二个小时,服用药物后环节,并伴随呕吐情况。他迅速保持镇定,在安抚学生情绪的同时没忘了快速拨打120申请救护。
随后,他跟着去医院,由于学生家长在外地,赶过来需要时间,曾老师又担当起家长的角色,垫付医药费,陪同小邱抽血、化验,做各种检查。最终确定学生得了急性阑尾炎,在告知家长具体情况并取得家长同意后,曾老师马上联系医生为学生安排阑尾炎手术,幸好救治及时,当学生的爸爸赶到医院时,学生已无大碍。看着醒来后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学生,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望着他,眼神重回光彩,那一刻,曾达深刻体会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曾经有一名学生小杨,他来自农村,对繁忙和高压的城市生活感到不适应。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他的心里充满了困惑和无助,无法适应这样的校园环境,他的心中盛满了退学的念头。
曾达看出了小杨的困扰,他明白这个孩子的体验,知道他需要的不只是物质的援助,还有心理上的陪伴和引导。于是,他主动找到小杨,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他用细心和热忱,去理解和接纳小杨的困惑,与他分享了自己曾经的困扰和如何攻克难关的经验。
他告诉小杨:“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而这些困难,就像是我们人生的磨砺,是我们成长的阶梯。只有经历过这些,我们才能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学会怎样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曾达的耐心劝导和陪伴下,小杨的心态慢慢平复下来。他开始尝试去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开始慢慢接受这个充满挑战的求学历程。虽然路还很长,但他知道,至少在这条路上,他不再孤独,有曾达这样一位满怀热忱的老师在他的身边陪伴着他,给他力量和勇气。
爱是最好的教育,他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这些学生,不仅“为人师”,更是“为人父”,无时无刻不在帮助这些学生。正因为如此,他多次被学校表彰为“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等,所带班级也多次荣获学校“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匠心成就高教之梦
高校教育的发展,仅靠对学生的关爱和自我汗水的付出是难以为继的。只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接,曾达积极研究工科教育的特性和课程设置,创新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对个别专业学习极为吃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在高校中,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对专业的核心知识掌握困难,这是曾达所面临的新挑战。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走神,由于对基础入门知识无法了解,进而自暴自弃,在专业课程中走神,甚至选择逃课。为此,曾达翻阅了大量教育书籍与文献,并拜访有相关经验谈的前辈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曾达发现以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引起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他在教学中引入工程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研究,每个项目都涉及到专业的核心知识,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至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则采取针对性课后辅导的方法,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他们不再在课堂上走神,对工科专业的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他们还通过项目学习,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工科专业教学的道路上,曾达坚持创新,不断进行尝试和研究,他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都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方向。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今,他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进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自立自强、自食其力的社会劳动者。
初心勾线有教无类,匠心施彩有爱无碍。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高校教育就是向爱、善和智慧的转向。曾达用虔诚的态度、忠诚的灵魂,践行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用实际行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他——曾达,一名有着深厚教育情怀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