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网络支付骗局 注重WiFi网络安全慎扫二维码
随着网络支付方式的兴起,人们上网订酒店、买机票,挑出行装备等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支付方式。然而,网络支付在为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个人银行账户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免费WiFi引入木马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黑客利用虚假WiFi窃取公民信息的行为。持卡人使用WiFi后,可能会被非法分子植入木马病毒,从而被盗取移动终端内的银行卡信息。除此之外,不法分子还会把正规网站的网址“绑架”到自己的非法网站上,持卡人使用其WiFi网络,页面会跳转到一个高度仿真的假网站,如进行网络支付,可能导致卡片信息泄露。
警方提醒,正规的酒店、大型会所、办公室等地的公用WiFi都会有工作人员告知相关场地的WiFi名称,若遇名称可疑的WiFi,建议不用或慎用。
二维码骗局层出不穷
王小姐在一家网店挑选了一件毛衣,卖家向她发送了一个二维码,称只要扫描该二维码,就可获得红包。她扫描后发现红包界面并未出现,急忙联系卖家,可卖家已下线。不久后,王小姐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王小姐立即报警,警方调查后证实,该二维码中含有木马病毒。
据悉,不法分子从网上下载“二维码生成器”,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有毒”的二维码,诈骗分子可利用这些二维码将木马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私人信息。“切忌为了蝇头小利,到处扫二维码。”业内人士提醒。
警方提醒
“假客服”、“中奖兼职”等都是不法分子的作案惯用伎俩,建议可从几个方面进行防范:不要泄露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账户、身份证信息及手机校验码;不要在社交平台上随意接收别人的图片、二维码、链接和APP;要在可靠WiFi网络环境下进行网上支付,手机号突然失效应立马联系运营商补卡;不要随意点击卖家发来的链接购物付款;不要轻信商户发送的链接、压缩包、图片和二维码等;同时谨防“山寨”应用软件,在扫码前一定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正规的网站,一些来路不明的网站发布的二维码最好不要扫描,更不要点开链接或下载安装。此外,用户可在移动终端安装杀毒软件等,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和删除。